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穿越大宋,我帮王安石去变法!

第五章 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轶事

宋神宗和王安石是变法的核心力量,也是本书的重要背景人物,所以作者决定用一章的篇幅介绍一下他们二位的性格、背景以及轶事,这样会方便以后的叙事,咱们先来说宋神宗。

9。

宋神宗系宋英宗赵曙长子,北宋第六位皇帝,生母宣仁圣烈皇后高氏,生于公元1048年,宋仁宗赐名赵仲针,初封率府副率,后升右千牛卫将军。

嘉佑八年,也就是公元1063年,其父宋英宗即位,子凭父贵,赵仲针授安州观察使、光国公等衔,“针”字使用频率过高,为了臣民便于避讳,遂改名赵顼,这是嘉佑八年九月的事。

第二年,英宗改元“治平”,也是在这一年,赵顼被封颍王,属地颖州,现在安微阜阳市一带。

治平三年,赵顼被立为皇太子,协助英宗处理国事,其沉稳的风格得到认可。治平四年,也就是公元1067年,宋英宗薨,朱神宗继位。

宋神宗继位以后面临的内外形势,前几章已有讲述,这里不再赘叙,我想说几个他的轶事,让大家更加立体的了解这位皇帝。

据传,朱神宗非常重视民生,特别体凉老百姓的不易。有一次吃饭,发现碗里有一粒没脱壳的谷子,专门挑出来吃掉,引得周围侍从不解,他却泰然自若,告诉大家百姓生活不易,粮食来之艰难的道理。这看起来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可对于一个封建时代的君主来说,已是难能可贵!

下面这件轶事,更能说明宗神宗卓越的品格。据传神宗继位以后,某位御史上书弹劾尚书左丞欧阳修,说其作风不正,私生活有问题,神宗绝不是偏听偏信的人,他让人顺藤摸瓜,一直追查这则消息的来源,最后得到真相,惩处了造谣的人,还欧阳修一个清白!

苏轼曾写过一首《吟桧(树)》,其中有“根到九泉无处曲,世间唯有蛰龙知”,有人吃毛求疵,诬告苏轼有不臣之心,宋神宗断然喝止!可见其的确能明辨是非。

宋神宗的轶事还有不少,限于篇幅,我只举以上三例。

凡人都有两面性,宋神宗也不例外,上面的例子充分说明他的仁义与正直,但他在坚持安石变法期间,表现出摇摆和维护既得利益者等毛病,这既是他本身的问题,也是历史局限性的必然,以后我们会逐渐展开,认识一个充满矛盾、复杂无比的宋神宗!

10。

再来说王安石。王安石生于1021年,字介甫,号半山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是名烁古今的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其散文、诗歌成就很高,《答司马谏议书》、《梅花》等著作,充分表达了变法图强的意志决心,为后世广为传咏。

王安石出身官宦之家,其父曾任地方官,他自幼随父宦游,见多识广,对于基层百相了如指掌,尤其对于民间疾苦更是清楚无比,这也是他积极推进变法的重要动力。

庆历二年,也就是公元1042年,王安石中进士,正式踏入仕途。变法维新成为他日思夜想的大事,在任勤县知县、舒州通判、常州知州期间,他积极兴修水利,探索青苗贷款,为后来变法维新积累了经验。

宋神宗继位后,王安石数次上书,积极阐述自己变法图强的主张,神宗与其理念相合,遂任命其为参知政事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,主持变法。

介绍完王安石的履历,再说几个他的轶事。据传安石生活邋遢,不修边幅,从来不拘小节,只专心考虑事情,有一次宋仁宗举办赏花宴,他受邀出席,不知怎的,拿起盘中的鱼饵便吃,直到有人提醒才意识到错误。当时也许他在赏花,也许在思考什么事情,太投入,太忘情,竟然没有意识到吃的是鱼饵,可见他有多专注!

还有一则传闻,说生安石任宰相的时候,夫人为她买了一个妾,这在那个社会是很普遍的现象,尤其是王安石贵为宰相,纳一个妾不是什么大事!

但王安石坚守清廉自律,把夫人给买的妾退了回去,还帮入家还债。这在当时的确可以看做清流,不简单!

还有一个小故事,据说王安石的一个远房亲戚也是官宦子弟,有一天去拜会他,那人穿得非常奢华,以为王安石一定会盛情接待自己,谁知道直到中午王安石才令他入座,菜是简单的几个素菜,主食是两块胡饼,那亲戚只吃了胡饼中间一部分,其余没吃,而王安石则吃了他没吃的部分!那亲戚羞愧无比,赧然而去!

以上是王安石的几则轶事,故事代代相传,真假已无处考证,但从中确实可以看出王安石的确有过人的品德,因为即使故事有假,但是人们喜爱王安石的情怀不会有假。

讲述完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背景和轶事,下一章我们继续以主角的视角展开故事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